“北京大学——国防大学国防论坛”第七讲成功举办

作者:李振宇 发布日期:2016-04-14


  2016年4月8日,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主办的“北京大学——国防大学国防论坛”第七讲于北阁举行。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徐弃郁大校做了以“思想、条令与战争效能——普鲁士/德国军事史简介”为题的讲座。讲座由于铁军副院长主持。

  徐弃郁大校以时间为线索,顺序介绍了自克劳塞维茨以来三个不同时期内普鲁士/德国具有代表性的军事思想家,深入细致地分析了普鲁士/德国军事思想的特点和变化,及其对普鲁士/德国国防和战争实践产生的影响。

  徐弃郁大校首先评析了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他认为,克劳塞维茨对于普鲁士/德国军事思想的最大贡献便是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战争概念——其一,战争具有政治目的,即著名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思想;其二,战争是一种暴力行动,带有盲目的仇恨与敌意;其三,在盲目与非理性之上,战争给予军事家以一定的处理空间,即战争拥有可能性和盖然性,使军事家得以发挥其创造力。而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克劳塞维茨写作《战争论》的重要目的并不在于告诉后世如何行军作战,而在于探讨战争的本质。与人们对德国人精细、刻板的固有印象不同,克劳塞维茨的理论是模糊的,他强调战争具有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战争的胜败取决于指挥官对战争艺术的发挥,而非试图寻找不存在的“常胜之法”。

  徐弃郁大校认为,在克劳塞维茨之后,老毛奇成功地继承和发扬了他的军事思想,高度重视战争的不确定性和发挥各级决策者的能动性,并强调自由意志和军事的艺术性。他注重战争史研究,在总参谋部专门设立研究历史的部门,但他并不希望研究者带着问题研究历史、从历史中总结规律,而是希望通过研究历史激发军人的天赋,从而令人真正理解战争。色当会战便是这一军事思想的丰硕成果。

  但到了施里芬及其之后,由于思想的变化和军事技术的巨大发展,德国的战争决策者尤其是陆军指挥官几乎完全偏离了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试图像指挥一场战斗一样精确地指挥一场战役,甚至是指导整个战争。他们在战术上精益求精,却忽略了对战略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追求。这导致了德军在一战西线战场的惨淡结果。因此,一战后德军试图恢复传统军事思想,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最后,徐弃郁大校对以色列国防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进行了评析,认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的特色。讲座结束后,徐弃郁大校对到场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而不乏幽默的回答。论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官方微信

手机站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