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翟崑:全球发展倡议展现“大国应有的样子”

作者:翟崑 发布日期:2022-07-28

自习近平主席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以来,中国通过一系列行动积极落实,旨在与国际社会形成合力,聚焦发展,为破解发展难题、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而努力。全球发展倡议展现出了大国应该有的样子。

第一,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中国领导人国际战略中全球战略理念的守正创新。中国领导人在不同时期,针对世界面临的困境和发展方向,向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这一线索非常清晰:从20世纪50年代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再到20世纪末江泽民同志“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带到二十一世纪”,以及21世纪初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直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谓一脉相承,守正创新。

全球发展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面对“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办”的世纪之问,以及当今世界面临四大赤字,即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客观情况,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其中,“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重在应对全球经济治理问题。近年来,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导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受到冲击,全球发展赤字与全球安全赤字凸显。因此,习近平主席分别在2021年9月的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并在2022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从这个角度来看,全球发展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国领导人在国际战略中全球战略思想的新发展。

第二,全球发展倡议的落实,反映了中国领导人践行国际战略的“知行合一”传统。中国不仅提出针对世界普遍性问题的解决主张和方案,而且身体力行,积极推进和落实。从知的层面看,中国领导人对于全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从习近平主席近10年在国际场合的各种演讲来看,他对发展问题的认识始终如一,而且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对全球发展问题的看法。因此,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是长期酝酿,水到渠成。

从行的层面看,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是一个十分谨慎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观察酝酿期,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在合适的国际场合提出,并提出一系列可操作的落实方案。其次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知行互构期,即通过实践来检验倡议的内容是否准确完善,落实机制是否有效,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倡议和机制。从2021年9月提出至今,中国通过一系列国际论坛探讨全球发展倡议的理念,并在国际减贫、绿色低碳、青年发展等领域率先推行合作落实机制,以形成试点和示范。比如,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提出的落实举措,包括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加大对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的投入、成立全球发展促进中心、建立全球发展知识网络等。

第三,全球发展倡议的践行,是中国循序渐进构建全球性大国身份的过程。习近平主席经常说“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那么,大国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国之大者”,要有天下情怀、全球责任,国际担当,要为全球的发展与安全提供公共产品。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也正在学习成为一个全球性大国。在人类发展的兴衰起伏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大国尤其是新兴大国,均有意愿为世界发展诊病开方,走出困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更需要大国为世界的前途指南找到方向。在经济全球化出现倒退,逆全球化兴起的背景下,全球共同发展处于十字路口。全球发展倡议是各国共同使命和行动价值,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创新驱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将发展置于国际优先议程,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全球发展倡议有两个特别之处。第一个,美西方国家也在各种场合提出全球性的倡议,比如G7提出的所谓“让世界更美好”,“全球基础设施投资倡议”等。但是,这些所谓的全球性倡议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排他性,并非真正的“全球性”和“共同性”。第二个,很多中小国家也有好的认识和想法,但没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力,难以引领全球。因此,解决全球发展难题,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催生了全球发展倡议,给予中国逐步成长为全球性大国的机遇,逐步形成中国的全球吸引力系统。中国作为全球性大国的样子越来越清晰。

    (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官方微信

手机站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