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翟崑:中国与东盟需加强创新型“互联互通”

作者:翟崑 发布日期:2016-10-21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9月14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迎来公众开放日,众多参观者前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观展“淘宝”,选购商品。新华社


国际先驱导报10月18日报道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合作不断推进,在政治、经贸和社会等领域均获得诸多成果。在“一带一路”倡议启动后,互联互通又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新“关键词”之一。如何精确衡量中国与东盟合作的进展,如何进一步具体推进中国国内部分省份对东盟的合作,这是各方面都很关注的问题。

为量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水平,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发了“五通指数”。“五通指数”是对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情况构建的指标体系。在这里,我们首先通过“五通指数”的形式,量化评估“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情况。其次,在此基础上探索国内部分省份如何依托“一带一路”,实现战略升级和发展。

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五通情况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政策沟通总体较好。但是国家之间呈现两极分化,如菲律宾与中国的政策沟通状况不佳。第二,设施联通水平总体偏低,但提升潜力较大。设施联通状况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较大。第三,贸易畅通水平总体偏高。但是少数国家,如文莱,与中国贸易畅通水平较低,导致区域内差异性较大。第四,资金融通水平非常高,并且区域内较为平衡。第五,民心相通水平总体较高,但是水平高低分布不均衡。

通过对东盟国家的“五通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可知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属于五通均衡型国家,文莱、菲律宾和越南属于经贸畅通型国家,老挝、新加坡和泰国属于设施短板型国家、柬埔寨属于政治互信型国家,而缅甸属于经贸潜力型国家。

在我国,类似广西等部分省、自治区,如何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框架中走在发展的前列,是一个战略性问题。对此,我们可以有两个较为具体的思路:

一方面,“一个重心”。致力于将本地打造为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地方重心。目前国内已经建立很多自贸区,有各式各样的园区以及海外园区,各地都在加力推进创新。但是,创新理念的关键在哪?实际上,在我们讨论的这一领域,创新理念的关键在于如何融通,如何做到更好的互联互通。不能将互联互通仅仅认为是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而应当像国家领导人所讲到的那样,修建一条“脚下之路、规则之路、心灵之路”。

目前整个世界发展特点是海、陆、空、天、网的联通。在做战略规划、尤其是做次地区规划时,必须将海、陆、空、天、网视为整体。比如,有些省份目前在这几个方面都有进展,都有基础,那就可以更好地整合发展,并且确立一种全新的战略设计,使自己能够成为“一带一路”的连接点。以广西为例,就可以将自己定位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心,更明确地说,是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的重心,并以这个理念规划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未来发展,这就可能引出一些创新性的想法。

另一方面,“软硬结合”。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推进可以注重“硬和软”两个方面。其中,硬的方面表现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产能、装备等领域,软领域应包括绿色、环保、教育、文化、医疗等。在这些领域,大量的民营企业都处于蓄势待发状态,未来应加大这些领域走出去的力度。之所以要强调向软性领域发展,也是为了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向绿色、健康、智慧方向发展的需求。

对于地方而言,对软性领域的重视也有诸多空间。例如,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各类人才的合作培养、培训;再如,可以以类似于众筹的方式,建立已经计划中的中国-东盟大学网络,不一定非得将某个院校改造为中国-东盟大学,而是先将境内大量吸收东盟国家留学生的院校形成网络,然后再向外扩展到其他省区。

仍以广西为例,能否充分统筹,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马两国双园、中国-东盟信息港、北部湾经济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钦州保税港区等重大国家项目,给予特色和专业支撑。与此同时,借助正在筹建的中国-东盟企业家联合会,支持中国-东盟大学网络的建设。这样才能实现“软”与“硬”的结合。这是个基于长远的设想,因为只有具有强大人才支撑的硬件建设,才有基础,才可持续,才能产生综合效益。这样一来,才能让沿边、沿海省及自治区从某种意义上的物流、财富“过路通道”,变为真正的聚宝盆。(作者系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官方微信

手机站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