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王缉思教授访问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并做专题讲座

作者:南海中心 发布日期:2018-10-16 来源: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文章来源: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网站,原文网址为:https://nanhai.nju.edu.cn/8b/e7/c5327a297959/page.htm


2018年10月13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访问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南海中心),并做了题为“世界政治趋势与当前中美关系”的讲座。讲座由南海中心执行主任朱锋教授主持,南海中心洪邮生教授、专职研究员常娜、李聆群和顾全、历史学院宋文志博士、“南海计划”博士生、海军指挥学院和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部分博士生参加了讲座。 

王缉思教授首先指出了世界政治进入新阶段的四大特征:第一,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合流并共同上升;第二,威权主义和强人政治开始回潮;第三,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战争危险冒头;第四,技术创新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关注的焦点就在于美国的技术创新不能被中国超越。随后,王教授分析了新阶段中美关系的多个特点:中国的影响力上升给美国带来了压力;经济关系由“压舱石”变为可能的“绊脚石”;南海问题被认为是中国挑战美国军事霸权的主要焦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转守为攻不断挑衅中国底线;朝鲜问题,尤其是在“特金会”后,已经不再成为中美之间的粘合剂;美国认为中国是国家资本主义,“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扩张,而中国的“智慧中国”方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是对西方价值观和发展道路带来巨大挑战;在贸易战中美国认为如果不对中国采取强制措施如惩罚性关税,中国不可能自己改革。王教授指出中美关系合作面在缩小,摩擦面在加大。 

此外,王缉思教授从多个视角解读了如今的中美贸易战。从争霸视角看,大国之间博弈对抗不可避免,与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没有关系,贸易战可能扩张到金融领域;从发展模式视角看,美国试图把中国引入“中等收入陷阱”,但中国发展道路没有妥协余地;从经贸利益看,美国坚持贸易规则是为了实现“公平、对等”,中国可以通过让利等妥协的办法从而使得经贸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扮演“压舱石”的角色;从美国国内政治和利益集团的视角看,贸易战是特朗普为了中期选举迎合保守派选民的策略,中期选举、一些意外事件可能产生新的机遇。最后,王教授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做出了他自己的判断,他认为中美关系迎来了自尼克松总统访华46年以来的最低潮,但是中美关系的稳定仍然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王教授指出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中国,我们必须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中美关系?在改善中美关系、牺牲自身利益及发展道路之间怎样寻求某种平衡?总的来说,王教授认为中美关系仍将继续滑坡、长期对抗,但不会形成“新冷战”。 

朱锋教授对王缉思教授的演讲进行了点评,指出考察中美关系还应思考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判断以及中国外交政策的国内政治背景。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王教授就中美发展模式之争、处理大国关系的定力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等问题做了详细的解答。 

王缉思教授以多年的学术研究经验和对相关问题的深入了解为中心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他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南海中心为师生讲座和交换意见,并对中心建设给予高度的评价。  

编辑:李方琦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官方微信

手机站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