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4月19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迎来了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驻东盟的外交官客人,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燕京学堂院长袁明教授,以及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们参加会见及座谈。
袁明教授欢迎东盟高级外交官代表团到访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是他们本次到访北大的第二站,希望他们能参加北京大学东南亚领域研究的师生与谈,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发展中国-东盟关系提出建议。东盟方面,柬埔寨常驻东盟代表农萨高大使回应了袁明教授的致辞,并感谢北大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翟崑教授以“中国与东盟:区域的合作与挑战”为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首先提出了“东盟力量”的说法,指出东盟国家在北京大学拥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除了泰国诗琳通公主这样的杰出东南亚国家校友,上周李克强总理视察北大时,也有两位曾与其通信的东南亚国家学生和总理同桌共餐等等。他衷心希望,东南亚国家可以进一步促进当地学生来中国就学。双方关系经历了1991-2004、2005至今两个阶段的发展,恰如李克强总理所说,过去是“黄金十年”,未来会有“钻石十年”。虽然依然在很多结构性领域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例如经济、安全等,但中国-东盟峰会机制意义非凡,甚至可以进一步为本地区大国的安全对话提供平台。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教授为来访客人介绍了北京大学与东盟的人文交流情况,他指出中国学生中,东盟的影响力正如翟教授所言影响越来越大,在座的多数师生都有去东盟国家当地访问或者做实地研究的经历,学生的影响力更多元、更大,除了参与学术研究之外,他们也在孔子学院、文化交流和许多二轨外交领域都发挥了作用,很多中国与东盟的交往场合都能见到东南亚研究领域师生的活跃身影。他指出,北大包括国家的政策尤其鼓励学生主动前往东盟国家进行交流,亲身感受当地文化,接触民众。他的介绍案例丰富,材料生动,引起在座听众的广泛共鸣。
自由讨论中,东盟国家的外交官们各抒己见,从各自国家、东盟与中国的外交关系等方面,阐述了各自的看法。新加坡常驻东盟代表陈汉成大使分析了“平衡”的概念;马来西亚常驻东盟代表哈斯努丁大使提到了中国崛起对于本地区关系的重要性;印尼常驻东盟代表普拉莫诺大使重点关注构建信任的问题;越南常驻东盟代表阮横楠大使强调了教育对于促进双边关系的重要性;老挝常驻东盟代表基玛尼大使则谈到了双边关系中的质量、数量与可持续性的问题。此外,两位来自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方向的研究生马学敏和管浩同学,分别就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了感想,并在袁明教授的邀请下,用熟练的印尼语和越南语向相应国家的大使致以问候和感谢。
中国常驻东盟使团团长徐步大使与袁明教授共同作总结发言,徐步大使指出,中国与东盟分享着共同命运和未来,他很高兴大家能产生共识,并且认为任何现阶段的问题都不应该影响富有成果、前景光明的双边关系。袁明教授总结了座谈会中反复提及的“平衡”概念,她认为,中国人对这一概念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今天东盟方面如此高规格代表团来访,并提供了这么多元丰富的看法,对于中国-东盟双边的未来非常有助益。多样性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中存在上百年,只有进一步努力推动合作,才能构建地区和平、稳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