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上午,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安妮•哈灵顿(Anne Harrington)女士一行六人访问了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在国关楼C104进行了以核安全为主题的讲座。讲座由中心副主任朱锋教授主持。正在我院访问的哈佛大学教授江忆恩(Iain Johnston)等多位教授出席了讲座。
安妮•哈灵顿女士于2010年10月就任美国能源部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此前,她曾在美国国务院供职多年,期间曾参与旨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多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赴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协调核设施关停工作。从2005年至2010年,哈灵顿女士担任美国科学院国家安全与军控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and Arms Control, CISAC)主任,主持领导了与核安全及核不扩散问题相关的多项研究工作。哈灵顿女士本人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并在美国国防大学国防军事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
哈灵顿女士首先介绍了她此次到访中国并参加核监测技术国际会议的情况,并就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发表了看法。她指出,尽管这是一次可怕的灾难,但也应该看到,这次事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契机。由于仍有包括美、中、印等多个有核能力的国家尚未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仍未生效,但该条约的准备委员会已经着手建设一个全球探测系统,该系统能够探测到任何地点、任何级别的核活动。日本地震和福岛核电站事故使这一系统得到了检验,结果证明,其灵敏程度是相当高的。然而,探测结果的公布却在不了解核知识的公众中间引发了恐慌,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人们甚至质疑,是否应当继续利用核能来发电。
哈灵顿女士认为,包括太阳能在内的任何能源实际上都会造成污染,因而继续利用廉价高效的核能是有必要的,但福岛核电站事故所引发的思考也不能够忽视。在当下这样一个技术时代,任何一国的国内事件都有可能造成全球影响。在日本局势稳定之后,世界各国将会认真讨论此次事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已经倡议,六月份在维也纳召开一次核安全峰会。哈灵顿女士指出,对于掌握了核技术的国家而言,这次事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使它们得以稍稍后退,以反思其安全标准和保护措施,在必要的地方加以调整或修改,并寻找最为安全的行为方案。”
此外,哈灵顿女士还介绍了此次核监测技术国际会议讨论的其它话题,如核材料的流失与保护、国家间的建立信任措施、促进条约实施的方式和国际合作等。哈灵顿女士回顾了90年代初她在前苏联协调核不扩散工作的经历,并对正在谈判中的中美核能合作表示乐观。
讲座结束后,哈灵顿女士及其随行人员与我院师生就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而坦率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