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0月21日下午,美国哈佛大学杰出服务教授约瑟夫·奈应邀出席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第三届“北阁对话”活动,并以“美国世纪结束了吗?”为题发表了演讲。演讲会由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教授主持。近五百名北京大学师生及校外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美国世纪”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41年由一名记者提出的,目的是为了鼓励美国人参加二战。通过回顾自20世纪初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至20世纪30年代美国拒绝提供公共产品再至20世纪40年代美国逐渐介入全球事务的过程,奈认为无论是“英国世纪”还是“美国世纪”,能否为世界提供公共物品至关重要。
奈指出,“美国衰落”的议题自美国诞生以来便反复出现。他区分了“绝对衰落”和“相对衰落”的概念,认为绝对衰落指的是像古罗马那样从内部陷入衰败的状态,而相对衰落则指的是一个国家虽然发展得不错,但其他国家发展得更好。从相对衰落这个意义上讲,美国确实有很多麻烦,但它们并未造成美国的绝对衰落。美国在制度和科技创新、能源利用、高等教育等领域仍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比较中美两国在不同维度上的实力,奈认为尽管中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从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但是中国在人均GDP、军事实力及软实力等方面仍与美国差距较大。他还指出,简单类比德国崛起并最终超越英国可能会导致美国因中国崛起而产生畏惧感。实际上,美国没有必要因此而担忧。1900年,德国已经在工业生产指标上超越英国,而现在中国尚未超越美国,美国无需“庸人自扰”。况且两国还有许多机会发展良好的双边关系,使之朝着相互合作的方向前进。例如,中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维护网络安全、打击恐怖主义,以及为全球提供公共物品等。
在问答环节,奈表示美国应欢迎中国的崛起,两国可以在许多领域开展使各自都能获益的合作。他还谈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当时许多人主张对崛起的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但克林顿总统认为美国可以从一个强大的中国当中获益更多,而这也成为后来美国对华战略的基础。
奈教授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的讲解赢得了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约瑟夫·奈教授1937年出生,先后受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1964年获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并在哈佛大学任教,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助理国防部长等重要职务。后重返哈佛大学,曾任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现为哈佛大学杰出服务教授,是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关系学者。
本次演讲为第三届“北阁对话”系列活动之一。“北阁对话”由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主办,于每年秋季举行,包括闭门研讨、公开论坛和系列讲座等活动。今年的“北阁对话”以“全球治理:国际机制作用的强化与改革”为主题。除约瑟夫·奈外,与会的外方嘉宾还包括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英国前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德、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印度前国家安全顾问希夫尚卡尔·梅农、韩国前外长金星焕、日本前外务大臣川口顺子、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埃及前外长纳比尔·法赫米、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约翰·内格罗蓬特、印度尼西亚前外长马尔迪·纳塔勒加瓦、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蒂埃里·德·蒙布利亚尔、德国国际和安全事务研究院执行院长沃尔特·佩尔特斯等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前政要与战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