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6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于1月6日举办专题座谈,由俄罗斯外交学院当代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伊万 萨弗兰丘克(Ivan Safranchuk) 博士主讲阿富汗局势和俄罗斯对阿政策。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王缉思教授、副院长朱锋教授、院长助理于铁军副教授、学术委员钱雪梅副教授、吴冰冰副教授以及外交学院高飞教授参加。座谈由执行副院长关贵海主持。

萨弗兰丘克博士过去近十年主要从事中亚研究,其中研究重点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他首先提出,西方国家提出所谓“大中亚”的各种版本,但是俄罗斯并不认同。他过去数年曾经多次到访阿富汗当地,所见所闻并不如西方报道。
萨弗兰丘克博士首先介绍了阿富汗新近的情况。他的观察是,阿富汗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力量的冲突在增加。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政府军人员会发生变动,其中的原因是,人们入伍的主要动机是获得丰厚的薪饷,但是薪饷不能弥补在武装冲突杀人或被杀带来的心理冲击,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离开。据他介绍,苏占时期的阿富汗,其招兵重点放在孤儿群体,他们没有很多社会关系,容易被洗脑,从这群人中诞生了新的社会集团,即官僚和安全力量。而现在招募的安全人员有很全面的社会关系,这样的年轻人总有很大的道德压力。此外,部族与国家之间的张力也使得安全人员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极大。当部族领袖召唤时,这些人员会响应而弃下国家职责,这种情况的比例有50%左右,给阿富汗带来很大危险。他认为,只有喀布尔的政界巨头达成共识或者相互妥协时,阿富汗的国家安全力量才能维续。

在政治方面,在普什图族总统卡尔扎伊的领导下,普什图族与塔吉克族之间达成了一定的和解。但这是在美国影响下促成的,且十分有限。此外,4月份即将到来的大选会带来新的变局。塔吉克族候选人阿卜杜拉博士很有可能因为其他力量的相互抵消得到上位机会,这可能给阿富汗政局带来新的考验——该国从未有过塔吉克族民选总统,普什图族和塔利班都不太会接受,这会带来大规模内战的风险。萨弗兰丘克博士认为,美国尚未做好应对多种可能性的准备。最坏的结果是选举造成族群之间的和解与妥协不复存在。利好的方面在于军阀们并不想打仗,原因是过去相对平静的十年造成了阿富汗史无前例的现象,即军阀们一夜暴富。但同时资本外流现象也很严重。
经济方面,一般来说随着美国的撤军相应的经援也会减少和撤出,萨弗兰丘克博士不认为欧洲的经济援助还会继续跟进。当资本流入减少甚至停止的时候,如果不能达成妥协相互让步,则国内可能发生军阀混战。阿富汗在苏占时期尚有一些中小型制造业,当时有15%的阿富汗人在其中就业。而过去十年,美国人几乎没有发展制造业,今天阿富汗的经济起色几乎全部是靠中转贸易带来的。但是这个4000万人口的国家不可能将此当作支柱产业。在缺乏本地产业和外国投资的情况下,阿富汗的经济前景堪忧。
萨弗兰丘克博士在总结时提出了“一个重点”和“两个幻灭”。首先,阿富汗必须重点关注社会领域的变化。阿富汗人口很年轻,第一批未受干扰完成教育的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并走向社会。数据显示每年有10万这样的年轻人开始找工作,这是一个会带来很大就业压力的数字。同时,阿富汗可能面临两个幻灭:一是一直以来自认为处于世界政治的中心,但是大国并不会将其放在战略优先位置,这种过高的自我估计是很危险的;二是误认为阿富汗前景光明,但实际上本地没有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外国投资又可能减少,以后的援助来自何方?另外,世行所谓的10年计划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但是实际为此负责的并不是他们,责任可能转到中俄身上。首先要将阿富汗人从臆想中拽回来,然后决定要不要孤立该国或安排其重新融入地区秩序中。
座谈会上,于铁军副教授、高飞教授和钱雪梅副教授还就俄罗斯对阿政策、中亚地区组织和阿富汗的毒品经济等问题与萨弗兰丘克博士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