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10
2012年8月27日至28日,由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和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一期战略研讨班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顺利召开。


主讲的三位英国学者均来自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战争研究系(War Studies Department),他们分别是劳顿海军史讲座教授Andrew Lambert、国际史教授Joe Maiolo和从事东亚海军史研究的Alessio Patalano博士。
其他与会人员还有英国驻华使馆官员James Barker,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防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的师生多人。研讨会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于铁军副教授主持,中心秘书长归泳涛副教授也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第一场的主题是“英阿马岛战争三十周年回顾:经验与教训”。Joe Maiolo教授着重分析了英国在马岛战争中的情报和预警失误问题,提出英国对阿根廷突袭马岛(英方称福克兰群岛)预警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政治层面而非单纯军事技术问题。Andrew Lambert教授主要从英国海军史的角度梳理了马岛战争的发生过程、英国的应对,以及海军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的关键作用。Alessio Patalano博士则以日本为例,分析了马岛战争之于东亚的意义,尤其是对日本海洋战略的影响。通过对马岛战争的深度案例分析,三位学者集中展现了英国学界战略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和优势。
主题演讲之后,与会学者围绕岛屿的战略地位、战争的实施细节、英美的合作过程、英国高层的政治决策、日本方面对该战争的认知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研讨会第二场的讨论主题是海军竞赛与世界秩序。首先发言的是Lambert教授,他通过梳理200年来的英美关系,指明了英国作为一个典型海洋国家(sea power)与美国作为一个典型大陆国家(continental power)在国家性质、世界观、军事战略等多方面的不同特点。Maiolo教授主要介绍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日列强海上军备控制机制(naval arms control system)的建立、维持和崩溃,由此阐明海上军备竞赛对国际秩序的影响。Patalano博士则再次以日本作为研究案例,分析了海军对于日本帝国在东亚崛起的意义。在之后的讨论环节中,中外学者们就海上强国的相关概念、权力转移等问题各抒己见,充分交换了彼此的学术观点。
研讨会的最后一场是围绕战争研究、战略研究等相关问题的讨论。三位英国学者系统介绍了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系的历史和发展过程,与会的中国学者也介绍了北京大学等高校关于战略研究的科研和教学情况。同时,双方还就如何促进军方和民间在战略研究上的互动,以及中心与国王学院在学术领域的合作前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与会学者均认为本次研讨会的充分交流对促进双方学界的战略研究大有裨益,并对今后继续举办战略研讨班抱以强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