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于铁军:不关注问题、只痴迷方法,是一种本末倒置

作者:于铁军 发布日期:2025-08-16

编者按      

本文首发于《上观新闻》,经授权转载于此。


作者:于铁军,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长期以来,如何保证学术界为政策界提供切实可行的智识资源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那么,美国在这方面情况如何?有何规律可循?背后原因有哪些呢?围绕这些问题,《舍本逐末——美国社会科学对国家安全的政策影响力何以式微》(以下简称《舍本逐末》)一书梳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国际关系和安全研究子领域为代表的政治科学的学术发展脉络,分析了在各个主要历史发展阶段政策制定者与学者之间的互动状况,并得出了总体上社会科学在国家安全政策方面的影响力正在逐步下降的结论。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从事安全研究的社会科学学者醉心于效仿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热衷于定量模型和形式方法,而疏于关注真正重要的政策性议题,学术研究中呈现出一种“不是问题导向,而是方法导向”的舍本逐末的态势。

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引入了一个核心概念——政策“相关性问题”,该概念包含了学术研究与政策无关、研究没有探讨重要的议题,以及研究对政策无用等多重含义。德施通过统计数据与具体案例论证了自一战以来,美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等政治学学科)在和平时期会令政策“相关性问题”凸显,学术研究与政策界的需求相去甚远,时常呈现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的情形;而在以战争为代表的危机时期,学界与政界的沟通则较为顺畅,学术研究较能有效地发挥政策影响力,政策“相关性问题”也因而得以缓解。

但在德施看来,无论战时缓解还是和平时期的凸显,政策“相关性问题”都会反复出现,其症结在于学术严谨性与政策相关性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鸿沟,学者始终对平衡严谨性与相关性抱有过度乐观的心态,而当二者注定出现矛盾、无法调和之时,学者往往选择牺牲相关性而保全严谨性,这既是社会科学学科专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学者为避免政治争议而采取的一种自我选择。久而久之,学术研究偏安一隅,无视对现实政治有重要影响的大战略等“大问题”。作者亦指出,学术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将方法的复杂性等同于严谨性,即学界普遍认为只有定量研究才能被称为是严谨的,这令学者对研究方法的痴迷掩盖了对真正重要问题的关注。

关于本书的特点,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问题重要,观察视角独到。如何才能有效调动学术界的智识资源服务国家战略,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学术界也有不少研究,但对此并无多少令人满意的答案。根据笔者在美国的观察,美国社会科学日益凸显政策“相关性问题”,或者说不重视实际问题和政策需求,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主流性,这是美国社会科学目前面临的一个真问题,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第二,结构完整,系统性强。《舍本逐末》是一部论述严谨的学术著作,全书上溯第一次世界大战,下至“后9·11”反恐战争时代,覆盖近百年来社会科学在美国国家安全问题上的表现,时间跨度大。但在每一个时期和每一个章节,作者都围绕“相关性问题在危机时期缓解,在和平时期凸显”这一核心观点展开论述,并以大量案例对自己的主要论点加以佐证,使得全书浑然一体,显示出较强的体系性。

第三,资料丰富,来源可靠。本书出自一位资深国际关系学者之手,整体来看属于一部政治学和安全研究领域的专著,但即便以历史学著作的标准来要求,本书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德施教授在美国国际关系和安全研究领域长期耕耘,履历丰厚,属于真正的“圈内人士”,这本身就为本书的撰写奠定了坚实的经验基础。从资料来看,本书旁征博引,每章注释少则一百多条,多则三百余条,资料来源包含一手档案、国会记录、作者访谈、专文专著、智库报告、回忆录、人物传记等各种类型,量大质高,细心的读者如能按图索骥,在拓宽自身研究思路、发现资料线索方面必有所获。

第四,文笔生动,可读性强。本书花费大量篇幅对一众著名的“防卫知识分子”展开深描,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伊瑟尔·德·索拉·普尔、威廉·考夫曼,兰德公司的阿尔伯特·沃尔斯泰特、伯纳德·布罗迪,哈佛大学的托马斯·谢林,以及后来成为政—学两栖人物的沃尔特·罗斯托等,为读者勾画出一幅有血有肉的学科奠基人群像,读来引人入胜,这种阅读体验在严肃的学术著作中是少有的。

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等学科在专业化的过程中应如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有用的智识贡献,对这一问题的考量与回答是本书的重要关切。中国的情况虽然与美国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战略、政策实践与学术研究需要平衡、政界学界交流需要畅通等方面,两国是不是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呢?本书作者认为,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了“行为主义革命”等方法论革新后,美国政治科学界出现了回避“大问题”、方法论至上的问题,在美国的政治学系中,定量研究占据了绝对优势地位,传统的以历史、语言、文化与战略思想为主导的研究方法被不断边缘化,这种状况已经并将继续扩大政—学鸿沟,降低学术研究的政策相关性和影响力,最终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带来负面效果。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国家安全研究和区域国别研究,并将国家安全学和区域国别学设立为一级学科,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我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重理轻文,社会科学研究中重方法论、重定量模型、重数据算法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显著,这对我们的政学关系意味着什么呢?在当前变乱交织的动荡世界中、在持久进行的中美战略博弈中,即便从知己知彼的角度,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研究状况我们也有必要深入了解。而德施教授所批评的美国社会科学中目前盛行的“不关注问题、只痴迷方法”的本末倒置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和应对建议,对于我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应该也有重要的镜鉴意义。


 

舍本逐末——美国社会科学对国家安全的政策影响力何以式微

 

作 者:[美] 迈克尔·C.德施(Michael C. Desch) 著,同子怡 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3


编辑:李方琦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官方微信

手机站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