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陈沐阳:中国、美国与全球发展秩序

发布日期:2020-11-30

2020年11月27日晚,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举办第45期“北阁论衡”系列讲座。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助理教授陈沐阳老师以“中国、美国与全球发展秩序”为题做了讲座。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归泳涛主持。

陈沐阳老师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崛起对由美国等先进工业化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影响越来越成为被世界关注的议题。本次讲座着眼于国际发展领域,讨论中国如何影响全球发展秩序以及中国崛起是否会在该领域带来新的竞争。近年来,由于中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一些先进工业化国家私人行为体加入逐渐将其作为威胁并作出应对,例如美国于2018年通过法案成立了强调市场主导性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以提升其在发展金融领域的影响力。

这是否表明在国际发展领域存在“国家主导”与“市场主导”相对立的中美竞争?陈沐阳老师认为并非如此,并从以下两个方面解释其结论。

首先,虽然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强调市场作用,重视与私有资本合作,但在发展金融领域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并不具有显著的市场性,因此不存在中美之间分别以国家和市场为主导的模式分野。历史性地看,二战后由美国等先进工业化国家主导的国际发展机制反而更强调政府在资金分配中的作用。其运行逻辑是,将发达国家的财政捐赠经由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多边国际机制以优惠的条件提供给寻求发展的欠发达国家。这一模式具有慈善性以及“援助-被援助”的等级性。与之相对,早期日本以及当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南方国家在实施发展融资的过程中更强调双方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其运行方式是贷款国为东道国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其本国企业也获得前往东道国发展业务的机会。这一属于后发国家的“南方”模式曾经被诟病过于商业化,而如今却也被先进工业化国家所提倡,后者开始呼吁更多商业资本与私人行为体加入到发展合作中来。这一变化体现了既存国际发展机制的“南方化”。

其次,中国和先进工业化国家因企业偏好和市场选择的差异而在当下不存在显著竞争。例如,日本国际协力银行数据显示其资金流向地通常是人均收入尚可甚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而非最欠发达地区。而中国在发展金融领域的主要关注点却在非洲等相对更欠发达的地区,双方市场更类似于互补的关系。美国全球发展中心研究也因此指出,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的主要竞争者并非是中国,而是同样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他发展金融机构。这一差异的存在同时也引导大家思考中国、印度等南方国家在参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项目时是否相比发达国家具独特优势。

随后在提问环节,陈沐阳老师与在场师生就中国如何控制发展融资的风险、在发展金融领域之外中美存在的竞争、国有企业如何兼顾国家任务与企业利益、类似分析框架是否适用于东欧等其他地区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潘奕晨 供稿)

编辑:李方琦 曾楚媛   摄影:郑培杰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

官方微信

手机站

Copyright@2014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