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举办第77期“北阁论衡”系列讲座,主题为“公共外交与经济外交:以冷战时期的中美人民外交为例”。本次讲座由日本大阪大学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副教授南和志主讲,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教授主持。
南和志副教授的讲座内容基于他在2024年出版的新书《人民外交》(People's Diplomacy)。首先,他提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重大转变,两国政府领导人擘画了中美关系的蓝图,但领导人无法在一朝一夕之间从根本上改变中美关系,真正塑造中美关系的是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人民外交之所以十分重要,不是因为它改变了两国的对外政策,而是因为它改变了中美关系的本质。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从尼克松访华到中美建交的七年时间里,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和美国人开展了多渠道的交流合作,改善了相互认知,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后,南和志副教授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为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中美关系,需要将外交史视角与社会史视角相结合,关注两国国内社会在外贸、科技、教育、旅游、体育、文化等重要领域的情况及其对民间交流的影响。例如,在旅游领域,20世纪70年代有数以万计的美国人作为游客来到中国,希望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把中国的社会主义解释给美国人。而美国人的中国观又与美国社会的情况密切相关。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对美国社会感到不满和不安,而同时期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使美国游客对中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看法。
最后,南和志副教授总结道,人民外交对于理解当代中美关系极为重要。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接触”(engagement)不是两国政府制定的政策,而是两国人民逐渐形成的一种想法——即使面临难以解决的分歧,保持合作而非相互敌视才是符合中美两国根本利益的选择。当前,中美政府间关系可能面临新的挑战,但两国多数民众依然抱有上述想法。因此,人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或许不必过于悲观。
在评议和提问环节,南和志副教授与在场师生就民间交流与双边关系的相互作用、“人民外交”与“人文交流“等相关概念的辨析、民间交流效果的影响因素、当前如何通过民间交流改善中美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供稿:陈丹梅)
编辑:李方琦 摄影:郑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