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举办第29期“北阁论衡”系列讲座,主讲人是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世界政治进程教研室副教授伊万·萨弗兰丘克(Ivan Safranchuck),主题是“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的前景”,主持人是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关贵海副教授。
萨弗兰丘克的学术研究方向涵盖美俄关系、军控和国际安全问题、地区研究(中亚和阿富汗)以及全球化问题等,是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及“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组成员。
自2015年5月中俄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萨弗兰丘克认为相关共识尚未落到实处,在他看来,理解这一事实需要从两个项目背后意图的异同说起。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确立了向世界靠拢、减少对邻国依赖的经济发展方案,区域合作在20世纪90年代陷入停滞。进入21世纪,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安全威胁,俄罗斯逐渐意识到,从长远出发,经济合作是中亚地区的迫切需要。同时,与邻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占据俄罗斯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俄、哈等非西方国家遭受了沉痛打击,让俄不得不转换思路,更多地从区域合作而非全球发展中寻求经济增长的动力。
萨弗兰丘克指出,基于此建立的欧亚经济联盟是以内部保护主义为基础的区域合作机制。不同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则代表了中国与世界各大经济发展中心互联互通、积极维持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意图。虽然双方意图互不冲突,有达成两国项目对接合作的基础,但二者在根本意图的差异也造成了在落实具体行动时难免受掣肘。萨弗兰丘克还表示,区域合作和全球项目对中亚地区的地方寡头和政府来说各有利弊,是一道颇有难度的选择题;欧亚经济联盟和丝路经济带的成功对接还待中俄两国在利益和解上作努力。
在最后的讨论环节,萨弗兰丘克与在场师生就全球化、中巴阿三方对话、上合组织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曾楚媛 供稿)
编辑:李方琦 摄影:郑培杰